幼儿数量和幼儿园数量,是学前教育的天平两端。新生人口出现负增长,意味着入读幼儿园的儿童数量在减少。而另一边,新建、扩建的幼儿园数量近两年都在增加。一减一增之下,拐点就出现了。
那么,拐点出现是否就一定是危机和挑战呢?如果站在水平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把视角拉高,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拐点的出现,是挑战中蕴含更大的机会。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过去40多年,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巨大的人口红利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几年前,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与人口数量相关的各行各业就开始改变思维,改变模式,把依靠人口红利向依靠人才红利转变。人口出生率六十一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将使这个转变提速。
人才红利的核心,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重点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一定是学校。如果将人才的培养比喻成一座金字塔,位于塔尖的是大学,中间层是中学,低层是小学,而学前教育就是金字塔的地基。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先是用了很长时间扫除文盲,紧接着投入巨大的资源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然后,我们全力发展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稳步上升,部分学科跻身世界前列。最近几年,我们的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高端制造业,工业4.0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可以断言,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必将使巨量的资源导向学前教育,加快学前教育从“量”向“质”转变。只有地基足够深厚和宽广,地面以上的高楼才能稳固,安全,高耸入云。
理念转变,引领学前教育前行
最近几年,在多个有关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引领下,学前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转变了。从原来的注重知识教育,到关心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原来的超前教学、超纲教学,到重视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但是,转变是被动式的,转变的速度有点慢。
拐点的到来,会加快学前教育理念转变,而理念的转变,会促进学前教育模式的改变,进而推动教玩具、游戏化课程的推陈出新,然后是智慧园所、家园共育等方方面面的升级。
“想得到新的玩具,先要放下手里的玩具” 每一点主动改变,其背后都蕴含着新的机会。率先转变理念的,定能把握先机,引领趋势。
高水平师资流入,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春节前几天,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清华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2年清华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有36%的博士毕业生选择了教育行业。
这份报告让我想起来去年“清北硕博争进中小学”,“深圳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新闻。我心里面想,再过几年,人们看到“硕博进入学前教育”这样的新闻,应该不会觉得新奇。
最近几年,我在幼儿园遇到不少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也参观过由副教授担任园长的幼儿园。我认为,高水平师资流向学前教育,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高水平学前教育的必需。拐点的到来,将加快高水平师资流向学前教育的速度,也加大其流向的规模。
毋容置疑,高水平师资的眼界、视野、思维模式和综合能力都优于普通师资,他们的加入,将促使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甚至是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推动学前教育创新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农业社会,主要通过语言、手势、图形和文字进行教学,主要形式是长辈带晚辈,师傅带徒弟。封建社会,竹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相继出现,促进了知识传播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官学和私塾等传统学校也逐渐发展起来,强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工业社会,则是统一年龄年级划分,统一教科书,以教室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现代学校,带有明显的工业化的特征。信息化社会,电教设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逐步进入教学,教研、教管的各个环节,使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也会渐入佳境。
我认为,有远见,有理想的教育人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把传统的游戏化课程与教玩具,转换成数字化形式,更好地启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创设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场景,特别针对儿童的安全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素养,研发数字化课程,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如果能够把以上两项目标逐步实现,其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都足够大。
小结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拐点的出现,对于千万学前儿童的成长,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真心希望有远见,有理想,有信念的教育人能够抓住这个拐点背后的机遇,创领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