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京举行,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陈部长说,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计划列入国务院2020年立法计划,我们建议全国人大也将学前教育法列入常委会2020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
29日上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属性和建设,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幼儿教师待遇保障,幼儿园收费标准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受到关注。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引起现场热议。
在听证会上,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的张小永说:“‘小学化’倾向是一种异化了的、扭曲了的非科学的学前教育现象,所以必须要杜绝。”张小永认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影响幼儿终身发展,剥夺幼儿的快乐童年,扼杀幼儿的兴趣,打乱了幼儿认知发展的顺序,还会使幼儿产生无能感和挫败感等。
自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瞬间成为全国幼教工作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关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国内有许多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持续多年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课堂实践可以给广大的幼教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吴航教授在其论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精神内核与实现路径》里面谈到,教学游戏化的过程应彰显幼儿游戏性体验的获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游戏化应强调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性体验的获得。教学中幼儿的兴趣性体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幼儿的“一种情不自禁的被卷入、被吸引的心理状态”。游戏化的教学能使参与其中的幼儿在自我意识、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意义感。
第二,教学游戏化应强调教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性体验的获得。教学中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因拥有选择、决断的机会和可能而产生的主体性体验。教学中幼儿自主性体验的获得,必然强调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和主体性的培养。
第三,教学游戏化应强调教学活动中幼儿成就感体验的获得。教学中幼儿的成就感体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幼儿随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而产生自我成长的体验。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的杨宁教授,从2012年开始,一直专注于“AR体感交互技术在幼儿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杨宁教授多年的研究和大量的课堂实践表明,AR体感教育有以下几个显著作用:
首先,AR体感教育可以大大拓展幼儿体验和操作的范围。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现代城市生活条件下,幼儿能够直接体验的对象非常有限,而海底世界、航空航天、天文探索、水下探险、史前文明、恐龙世界等等更是不可能亲自尝试。体感教育可以创建出接近真实的三维场景,让孩子化身宇航员遨游浩瀚的宇宙,穿上潜水服畅游神奇的海底世界,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操控猎豹在非洲大草原里捕猎,这种情景式、沉浸式的体感学习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
其次,AR体感教育可以成为儿童身体锻炼和运动的有效途径。体感交互技术一个巨大优势是体感教育活动与运动高度关联,或者说体感教育必须通过运动实现。我们在设计体感教育活动时也尽可能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把动作和运动嵌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从而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其三,AR体感教育可以使幼儿科学教育“活”起来,使幼儿园科学室真正“动”起来。一直以来,幼儿科学教育都令幼儿园老师比较头疼,因为缺乏相应的学术训练和培训,幼儿园教师往往很难有效开展科学教育。许多幼儿园科学室装修豪华,却几乎沦为摆设。体感交互设备的引入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实施科学教育,比如,小朋友可以“穿上”潜水服畅游神奇的海底世界,与海豚、海龟、鲸鱼互动,也可以“扮成”宇航员探索外太空,可以假装猎豹在非洲大草原上追逐猎物。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园科学室的使用效率,使幼儿科学教育落到实处。
其四,AR体感教育在幼儿园安全教育领域可以大有可为。由于引入了AR和体感操控,幼儿园安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静止的书面或画面呈现,可以让小朋友在具体的虚拟场景中通过模拟操作,体验特定的安全情境,自然地形成安全意识的动力定型。如,“消防安全”的体感课程就可以让小朋友学习如何灭火,“地震逃生”的课程则可以帮助小朋友了解地震时正确的应对方法。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希望学前教育立法可以能让幼教模式遵从幼儿的爱游戏、爱运动的天性,让焦虑的家长回归理性,让喧嚣的幼教产业回归本质,把天真烂漫的童年还给孩子。